林丹、李宗伟、李龙大,这3名高手不仅是中国队、马来西亚队和韩国队的头号球星,更是亚洲羽坛的三大广告天王。林丹在北京奥运会后赶超刘翔,成为中国体坛代言品牌最多的男子运动员,被视为马来西亚国宝的李宗伟在他的地盘也是毫不示弱,代言品牌保守估计超过10个。李龙大有着韩国“国民弟弟”的美誉,外形俊朗的他擅长卖萌,目前手握数个国际品牌,其拍摄的广告甚至萌翻了无数中国女粉丝。
李宗伟代言品牌过十
形象:激励国民团结向上
虽然李宗伟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帅哥,但他在马来西亚可是家喻户晓的国宝级体育名人,代言的品牌超过10个,除了著名羽毛球体育用品品牌YONEX外,还有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运动饮料100PLUS,另外,他还为Jati稻米公司、Maxis通讯公司担任代言人,他的身影还出现在大专学院、杀毒软件、文具的广告中。在马来西亚,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李宗伟代言的产品,走在街上也避不开他的广告牌。
“李宗伟为国家作的贡献、承担的责任以及在羽球事业上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以及激发马来西亚人民向上。他靠着努力不懈的精神不断自我提升,成功击败世界上所有对手,并长期登上世界第1的位置。”这是100PLUS品牌与李宗伟在2009年签约时对这位名将的赞美。该品牌负责人认为,能够签下李宗伟作为代言人,是马来西亚羽坛以及该品牌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
尽管双方在签约仪式上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的报酬,但是李宗伟证实自己拿到的金额高达6位数(1马来西亚令吉约合人民币2元)。他需要做的,除了拍摄相关的广告外,还必须履行每年到4个地区的羽毛球训练营指导青少年选手。对于马来西亚媒体来说,李宗伟的6位数代言费用已属天价,不过,他坦言这只是第二高。YONEX才是他所有代言产品中的第一位,原来,该公司与李宗伟的合同采用终身制,即使他退役了,每月依然能够获发一定数额的工资。
林丹成福布斯榜常客
形象:全满贯+爱妻好男人
根据福布斯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林丹2007年的收入是170万元,到了2008年夺得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后立即飙升至1250万元,2009年更接近1500万元,在中国体育名人中名列前茅。林丹的收入剧增,大部分来源于广告。除了集体代言李宁品牌外,林丹个人代言了雪铁龙、红牛、绿箭、吉列等国际品牌。之所以受到广告商青睐,主要因为林丹的健康形象,他在竞技场上是拿遍各大赛冠军的“全满贯”选手,在赛场下则是爱妻好男人,更是时尚界的宠儿。
不过,成为广告天王的林丹也有着“幸福的烦恼”,那就是需要在艰苦的训练中抽出时间拍摄广告。去年更疑似因为拍广告而影响了系统训练,导致在全英赛男单决赛上以0比2不敌李宗伟。不过,林丹很快以世锦赛男单冠军重新证明自己所向披靡。
在去年的羽超联赛期间,林丹因为履行广告合约而未能到广州与李宗伟一决高下,李宗伟对此十分理解,他感同身受地表示:“确实很累,从早到晚连续拍8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我很满意了,导演还是不满意,一个动作重复好多次。”李宗伟最轻松的一次是他代言一个圆珠笔品牌,只要拿着它摆个甫士就可以,最辛苦的一次是在拍摄期间需要多次跳起扣杀。林丹的年收入有福布斯盯着,李宗伟则非常忌讳自己的收入被媒体曝光,不过他在一次采访中曾经开玩笑说过“林丹的广告报酬至少一半要上交国家”,虽然马来西亚没有这个要求,不过他估计林丹赚得还是比自己多。
李龙大被誉“国民弟弟”
形象:“零绯闻”+高帅富
李龙大,今年24岁,处女座,身高1.80米,体重73公斤,作为韩国队的双打主力,他曾经夺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混双冠军,与拍档郑在成被视为今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金牌的最有力竞争者。
李龙大不仅球打得好,性格也十分和善,最关键是拥有俊朗的外形,一双电眼迷倒万千女粉丝。他在韩国有着“国民弟弟”的美誉,在中国的球迷论坛也是最受关注的外国羽毛球选手,女粉丝们总是亲切地称他“龙大”。
李龙大的广告合约在北京奥运会后迅速飙升,目前已经代言过洗衣机、剃须刀、拉面以及在韩国知名的保健品、清洁剂品牌。只要有李龙大的新广告在韩国发布,就有热情的球迷把广告上传至网络,看着偶像的帅气样子,不少女球迷高呼“萌翻了”。
李龙大在韩国体坛的知名度是与泳将朴泰桓齐名的,他在4年前首夺奥运金牌时年仅20岁,是羽毛球历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正因为长得与《传闻中的七公主》中的男演员李胜基有几分相似,李龙大也被赞美为“电眼美男”。
虽然在外形上丝毫不逊于韩国明星,但可贵的是李龙大没有进军娱乐圈的打算,他专注于自己的羽毛球事业,甚至还没有交上女朋友,每次被问起个人问题,他就说自己实在抽不出时间认识女孩子,因为全部精力都放在羽毛球上。难得出现了零绯闻的“高帅富”,李龙大成为韩国体坛广告天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世界羽联辜负
康有为后人的爱
■ 杨敏
林丹、李龙大和李宗伟的捞金能力毋庸置疑,但像他们那样的人在世界羽坛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羽毛球运动员并不能单纯依靠这项运动带来的收入维生,能让他们坚持下去的,更多的是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中国队目前是羽毛球世界大赛的最大赢家,此外,冠军被韩国队、马来西亚队、印尼队等亚洲劲旅瓜分,唯一还具备实力与亚洲队伍抗衡的,就剩下北欧的丹麦队了。像皮特・盖德这样的顶级高手,收入在丹麦也只能算中产偏上。但丹麦有羽毛球联赛,不少好手还是能以此维生,如果有幸被国家队选中,那么将获丹麦羽协资助参加公开赛。此外,德国对羽毛球的重视程度也较高,当地羽球俱乐部主要依靠政府与赞助商支持,运动员参赛的费用也由国家包干,顶级选手的年收入更达10万欧元左右(约人民币80万元)。
不过,在欧美其他国家与地区,从事羽毛球事业还是不足以自给自足的。荷兰的羽毛球活动普及程度高,全国大约有500个俱乐部,但即使是本土水平拔尖的运动员,在俱乐部的年薪也不到1万欧元。在美国,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达到奥运会参赛水平的选手,至少要花几万美元,只有取得全国前两名才有机会获得国家队的免费训练。在日本,曾打进2010年全英赛男单决赛的田児贤一,他在成名之前的正职是水管工,直到打出了名堂才转为全职运动员。
虽然冠军让人敬佩,不过,那些在本届汤尤杯上成绩平平的队伍也值得尊重,因为其中绝大部分运动员均对羽毛球有着极高的热忱。代表澳大利亚队参加本届汤尤杯的康有为后人格罗娅就是其中一员,她选择了在澳大利亚并不吃香的羽毛球项目,也知道赚不了太多钱,她纯粹希望拿到更多奖牌,在澳大利亚推广这项运动。
世界羽联近几年来号称不遗余力地进行改革,却始终收效甚微,如今几乎所有世界大赛都落户亚洲甚至中国,如此不思进取,也难免遭到以盖德为首的欧洲高手的频繁炮轰。世界羽联的不作为,不仅辜负了像格罗娅那样对羽毛球满腔热情的年轻选手,更有可能把这项一直处于奥运会边缘的小球项目引向穷途末路。
上一新闻:2012第六届中国广告趋势论坛
下一新闻:“宜宾机场”何以成“五粮液”的一块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