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门站到了,××保险公司提醒您,此站可到达××整形医院……” “新街口站到了,××保险公司提醒您,本站可到达××饼屋……”常坐地铁的南京市民,对这样的报站声并不陌生,一到站就听到广播里报出一连串广告商家,一会儿美容医院,一会儿蛋糕店,听着很头晕。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黄征建议地铁报站时,应多报些地标性建筑,起到指引作用。
实地探访
广告多内容长,听着真费劲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兵分两路,乘坐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实地感受了一下。一路坐下来记者发现,列车发动后、快要到站前,都会给你播报上一轮冠名广告。越是靠近商圈,广告越多。
比如1号线13个站播报站名时,就出现了32个广告商名字。比如中华门站,两次广播里出现了6个名字,涵盖了商场、餐饮、医院、银行四个类别。新街口地铁站的广告更多,车发动时,一句中连续出现三个广告商名字;而到站时,更是一连植入四个商业广告。
另外,列车到站时,以“AA站到了,BB提醒您,本站可到达CC等地”为格式的广播中,对市民来说有用的只有开头几个字,后面的报站广告实在冗长。竖起耳朵却还找不着地标性建筑的情况时有发生,记者坐一趟地铁就遇到了两回。
比如从大行宫到达西安门站时,广播里提醒的是“西安门站到了,××保险公司提醒您,此站可到达××整形医院……” 听到这样的广播,一位拿着CT片的大爷愣了神,仔细看了地铁指示图,连忙问旁边人:“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是在这儿下吧?怎么听到什么整形医院?”周围乘客告诉他,军区总院就是这站下。“明明市民去得最多的就是军总了,怎么广播报的是整形医院呢?”大爷嘀咕着下了车。
列车行驶到学则路站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请问我去南师大仙林校区要在哪一站下呀?怎么都快到底站了都没听到呀?”当地铁快到仙林中心站时,一个学生拉住记者问路,才知道自己坐过站了。
委员建议
多报地标性建筑,有导向功能
经常坐地铁的市民,不会注意到每次的报站,但是对于不常坐的人来说,报站则很重要。省政协委员黄征认为,地铁报站时顺带做一点广告,也许无伤大雅,但要故意不报地标而只报收费广告,就有问题了,必须纠正。
播报站名植入广告虽有提供信息的功能,但是植入太多,就造成一定程度的听觉干扰了。黄征建议,对于一些地标,无论地标单位是否支付广告费,都可以重点播报。比如到了西安门,可提醒乘客这一站有军区总院。因为地标是乘客借以判断远近、决定上下的参照物,有导向功能。
地名专家分析,《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于去年7月起执行,规定“省内地方铁路站、长途汽车站、轨道交通站站名应当使用当地标准地名命名;与当地标准地名并用其他名称的,其他名称应当置于当地标准地名之后。”从这里看,语音播报的广告商家并不算地名,只是一种提醒,告诉你可到这些地方,所以这并不算违规。“播报站名植入广告不是南京地铁的独创,外地也有,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要注意‘度’的把握。当地铁穿越繁华街区,有针对性的、内容简短、有指引作用的广告,其实也是对市民的服务,但是如果内容过长、喧宾夺主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上一新闻:朋友圈广告背后的偏见与傲慢
下一新闻:腾讯新闻发言人回应:微信推朋友圈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