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图书时,如果突然发现广告,不要感到惊讶。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一本名为《我的儿子马友友》的新书,封底赫然印着国内某知名品牌的家纺广告。这一现象是否会成为今后图书的盈利模式之一,作家和资深出版人又是如何看待图书刊登广告的?
近日,上海广告公司记者经多方调查,发现图书刊登广告已经衍生出新的行业———书媒。而对于图书刊登广告,作家和出版商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成都商报在腾讯微博上进行了一个投票调查,截至4月21日晚,近百人参加投票,其中45%的读者投票给不能接受,仅20%能够接受,另外的持中立态度,表示依情况而定。
2005年国内就有图书登广告
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开启国内图书登广告的先例早在2005年,当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就在《天才郎朗》《巴斯蒂安钢琴教材》系列上登过钢琴广告,每年图书广告收入近50万元。而据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在图书上打广告的是狄更斯,他的小说中夹带了波斯阳伞、轻便印度橡胶靴广告。
昨日,记者联系到出版《我的儿子马友友》的江苏文艺出版社,营销总监陈珏否认了这是投放广告的行为,“只是一个公益广告,出资方是某家纺品牌而已,每册图书仅获得6分钱。”
图书登广告催生新行业
为了给图书策划广告,现在又萌生出了一个新的行业:书媒。据了解,《我的儿子马友友》的广告由京华书媒操办,京华书媒的副经理李翼说,虽然书载广告以前也有过零星案例,但图书广告在国内外都还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广告位只限于在封底。李翼认为,选择封底也是不给出版社增加成本,以后书的腰封、内页是否也会插入广告图片还是未知数,因为书媒这个行业还需要相当长的成熟时间,图书广告还在开荒阶段,“每次投放广告之前要进行详细商讨,看广告的内容和图书是否相得益彰。”
李翼并不担心读者和作家会出现抵触情绪,如果广告和大众审美没有差异,就不会降低书的质量,不会引起读者反感。李翼称,这是有利于出版前景的。商业广告的介入对图书的价格是否有影响,图书是否会步报纸、杂志的后尘,降价甚至免费送给读者?李翼正考虑往这方面发展。
中国出版协会曾发文支持登广告
路金波:或成为一个利润爆发点
在广告悄悄登上图书之时,记者发现其背后还有中国出版协会的支持。日前,记者联系到协会工作人员,对方称协会一直在呼吁图书登载广告,并提供了去年的一份决议书———《中国出版协会关于做好图书公益广告工作的决议》,文中明确提到,办好这件事,是科学利用图书闲置页码资源的一个举措,增加了读者消费的附加值,同时出版单位也找到了新的效益增长点。据悉,目前我国有580家出版社,图书出版量数十万种,少有广告搭载。
沈浩波张小波对图书广告不感冒
为了解出版界对图书广告的看法,记者联系到出版界的“波系列”,磨铁图书的沈浩波称,磨铁图书没有尝试过这类方式,自己也未曾和人探讨,没有发言权。当问及如有机会是否会考虑时,他说磨铁暂无打算,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到时再说。凤凰联动总裁张小波的说法几乎和沈浩波一致。
黎波:4年前就尝试过图书登广告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的态度则非常明确,他表示,曾于4年前就在一本《我叫刘跃进》的书签、腰封上给某个银行做广告,银行反映效果很好。为了这个广告,提前给社里说了一下,给营业执照上增加了这一项。“图书凭什么不能做广告?畅销书的广告不会比杂志差,有些书发行量是非常大的。”
黎波还告诉记者,出版协会这样呼吁,因为出版行业的确是微利局面,他透露,出版社出一本畅销书最后算下来的毛利在定价的25%左右。出版社一般都是10%至15%的书挣钱,10%至15%是赔钱,剩下的60%几乎不赔不赚。在这样微利的局面下,黎波会一直鼓励做这个事,但他觉得图书加入广告,改变不了目前的微利局面,只是给图书宣传费用等做了一些补偿,“现在图书广告还在初级阶段,国内很多作者会不同意,不喜欢在漂亮的“脸蛋”上打补丁,或者对广告挑剔,不乐意档次低的广告商。”
路金波:广告权卖了几十万
记者拨打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电话,对方并未接听,但查阅资料发现,路金波曾于2007年邀请韩寒、沧月等八名作家到喜马拉雅山区域旅游,活动结束之后推出八名作家的短篇小说集《七喜》。买断这本书广告权的是某饮料品牌,广告费是几十万元,主要形式是书签。书中,路金波把自己的公司、商家名字直接融进了文学作品。此书无疑是商业介入图书内容运作的一步尝试。路金波曾表示:“对于书媒广告,没有期望会做得很大”。同时路金波也表示,书媒广告可能成为电子书的一个利润暴发点。
反对派
书上出现广告 作家看法不一
郭敬明:绝对不放商业广告
像郭敬明《小时代》这一类畅销小说应该最受广告商青睐,而郭敬明曾被称为图书营销界的奇迹,他是否会加入此行列,郭敬明的助理张女士告诉记者,只要是最世文化发行的文学类的单行本图书,它就是单纯的文学书,绝对不放商业广告,“不过每家公司运营理念不同,我们自己认为,一本书不管是封面封底内封,都应有独特统一的视觉,不应该去插入格格不入的广告,这也是我们公司的理念。我们的书其中也有广告,那是一页纸,上面是宣传公司的其他书,但我们不加入品牌广告。”
洁尘:这种方式太不搭调
对于图书中出现广告,洁尘则表示:“这广告是印在封底,而不是做书签或夹页吗?那这个可能读者接受不了,就像是腰封,读者不喜欢可以扔了,可印在封底就没办法了。”洁尘认为大多数作家都不会同意在书中打商业广告,因为它与装帧、读者的感官密切联系,影响到书的质量,讲究的作家应该会非常慎重,就算打广告,也要和整本书的风格完全统一,“我的感觉,这种方式太不搭调,我是不接受的。”
支持派
饶雪漫:没有弊,只有利
畅销书作家饶雪漫的新书如果要登某品牌广告,她会欣然接受,“我当然愿意了,就看商业品牌愿意不,”饶雪漫说,目前书价低,书的利润也非常低,出版社、作家凡是在利益链上都没有钱赚,但是出版行业要生存,“所以在一个商业社会,有这样商业的东西为何不能接受呢?”对于一些读者的抵触情绪,饶雪漫说,“他们为何不能接受?我觉得很奇怪,对读者来说又没有坏处,不就打一个广告,这本书的定价可能会更低,杂志打广告不一样有人买。广告是不会影响你真正喜欢一本书的。所以,这个东西没有弊,只有利。”
苏小懒:放一放无所谓
80后作家苏小懒表示放一放广告无所谓,据她了解只有畅销作家的封底才会有这种品牌广告的出现,且广告费是出版社和作家进行分成。“我个人无所谓,如果是夹页就更能接受了。”
旁观者并不乐观
阅读周刊主编:发展前景不大
对于图书登广告,中国图书商报总编助理、阅读周刊主编张维特表示,不反对但是也不看好,“我个人不反对,问题是广告和载体是否匹配。我不认为图书广告的发展会像杂志,因为纸质图书将来会被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鼎盛期已经过去。”
以图书作为广告载体,效果如何?这是值得探讨的。张维特说:“几年前还有专门一家以图书作为广告载体的广告公司,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经营下去。”
下一新闻:济南建成首个省级重点扶持广告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