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背后耗费更惊人
如果单看拼多多最近几年的营收增长数据,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爆发力而惊艳。
2016年,拼多多全年的营收规模只有5.05亿元,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飞速增长到了17.44亿元——这还不算什么,到了2018年,仅仅一季度三个月的时间,拼多多的营收已经达到了13.85亿元,跟去年全年都相差无几!
怎么样,这样的营收扩张速度够惊艳吧?是不是有点宁可砸锅卖铁甚至押上老婆孩子也要凑钱买拼多多股票的冲动?
且慢,还有比这个更"惊艳"的!
惊艳的营收数据背后,还藏着更为"惊艳"的广告投入。
2016年,拼多多的营销投入只有1.69亿元,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同样飞速增长到了13.45亿元,而到了2018年,仅仅过了一个季度,拼多多的营销投入就接近该公司去年全年的投入总额,达到了12.17亿元。
上面两组数据对比之后,不妨好好思考一下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拼多多广告投入扩张的速度,比其营收扩张的速度相比大了多少倍?第二,拼多的广告投入额,占其同其营收的比例是多少?
商君懒得计算,感兴趣的诸君可以自己动手算一算。
……(此外略去一万字)
怎么样,算完之后,回到现实中来,是不是有种化刚才的"冲动"为"凉凉"的感脚?
烧钱驱动模式难以为继
很显然,拼多多过去业务规模高速扩张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其不惜代价的广告营销投入,其广告营销的投入的金额,几乎与其同期的营收规模相当。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广告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拼多多的这种靠广告烧钱驱动增长的成长模式,不是已经进入强弩之末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十分确定的进入不可持续的死胡同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且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2016年,拼多多投入了1.69亿元做营销打广告,当年产生了5.05亿元的营收——这一年,拼多多每投入1块钱打广告,还能产生大约3块钱的营收,投入产出比1:3,商君不得不说,这个投入产出比数字对于产品毛利润率高达70%左右(2017年为59%,今年一季度为77%)的拼多多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这时候的广告投入还是挺划算的。
2017年,拼多多投入了13.45亿元的营销费用,当年产生了17.44亿元的营收——这一年,拼多多每投入1块钱打广告,只能产生1.3块钱的营收——投入产出比只有1:1.3,这样的边际效率对于毛利润率只有70%(此时只能用"只有"这个词了)的拼多多来说,已经很危险了,这意味着如此打广告,拼多多已经开始赔钱了!
2018年,情况更糟了,拼多多仅仅一个季度就已经差不多把去年全年的广告预算全砸进去了,其一季度营销投入高达12.17亿元,但这样的高投入却只换回了13.85亿元的营收——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拼多多每投入1块钱打广告,只能产生1.1元的营收了,其投入产出比变成了1:1.1,按拼多拼目前的毛利润率计算,拼多多的管理层已经在干蠢事了,这样的投入已经毫无效率,只会增加亏损!
大家猜猜,以目前这趋势来看,照拼多多现在这经营策略玩下去,接下来拼多多的管理层会不会干这样的蠢事——每投入1块钱打广告,只换回来9毛钱甚至是8毛钱的营收?
未来增速或大幅降低
看完上面的分析,您觉得拼多多的管理层傻吗?
不管您觉得人家傻不傻,反正商君不这么觉得。
此话此讲?如果不傻,那他们明知投入产出比已经突破了极限,为什么拼多多的管理层还要干这种赔本的买卖?
答案是:一切都是为了上市!
大家知道,像拼多多这样的创业公司,其财报绝大多数是亏损的,公关天才们给这种亏损包装出了一个很NB很高大上的公关话术,谓之"战略性亏损"!既然是战略性亏损嘛,那在给这类企业进行估值时,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市盈率法来估算其价值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在对这种存在"战略性亏损"的企业进行估值时,就会格外看重三个指标。一是营收数字,二是市场份额数字,三是毛利润率!
所以,在上市之前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把营收做上去(营收上来了,市场份额就自然少不了),就成了很多存在"战略性亏损"的企业管理层能够迅速提高公司估值的捷径。对此,拼多多的管理层所采用的办法就是——广告营销烧钱开道,这样做很快能够做大营收,同时还不影响毛利润率(因为销售支出是运营成本而非与产品相关的直接营业成本),如此高效的忽悠模式,何乐而不为?
但问题是,拼多多这种玩法,终究是为了忽悠市值去的,是低效而不可持续的,拼多多的管理层不可能把这一招一直玩下去,一旦上市完成,拼多多迟早要回归到正常的商业逻辑轨道上来,届时的拼多多还能照这样烧钱模式保持高速续扩张吗?
商君以为,不大可能!除非,拼多多的管理层能够找到其它方法,至少目前的路子肯定是行不通了!所以,接下来,不出意外的话,拼多多疯狂的增长应该是要告一段落了。(文/况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