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传统的广告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精准投放、内容创意……为了保持用户黏性,广告公司使出了浑身解数。专家认为,虽然传统广告业面临困境,但整体市场中仍有着旺盛的传播需求。移动互联时代,广告业仍然大有可为
如果你还认为,广告仅仅是写文案、编辑图像、建灯箱、上载传统媒体,那你就落伍了。随着广告行业不断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广告企业都在经历转型,广告业态也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日前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收入规模超过1500亿元,而当广告遇上移动终端,发展空间将很大。
广告也能这样做
前不久,关于贝克汉姆的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引起围观。某体育类公众号发表了《贝克汉姆:有了这张脸,还有什么驾驭不了?》,文章从贝克汉姆足球技艺如何精湛,写到其事业家庭双丰收,同时还回顾了小贝出道20年来造型的变迁。最后话锋一转,想像小贝一样永远帅气吗?某男士面乳被“隆重推出”。
在北京某央企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陈晓卓说,把广告嵌入社交平台中传播已经慢慢成为一种趋势。如今,营销更加注重广告的开放性和话题性,已经从单纯的广告洗脑转而关注产品的用户群体。“据我们调查,除了个别用户会取消关注外,人们对这种隐性广告大多还是持‘呵呵一笑’的态度。当关注目光停留3秒钟以上,这个广告效果就达到了。”陈晓卓说。
事实上,除了嵌入式软文营销广告之外,依托于移动终端的广告新模式也此起彼伏,如秒赚、帮得利、闲侠……用户下载这些APP主动阅读分享广告,即可轻松赚取“劳务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研究所所长杨同庆认为,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广告模式创新是广告行业未来发展必然趋势。“以秒赚为代表的APP以颠覆性的创新打破了传统广告模式,将广告的中间环节去掉,把广告费直接分配给目标受众,受众每看一条图文广告扣除商家一定的费用。商家自行锁定目标消费群,大幅提升广告效率,颠覆了广告行业的生态系统。”杨同庆说。
精准投放成趋势
广告不再是过去千篇一律的形式,广告可以有更加丰富、更加个性、更加有参与感的表现形式。“精准广告”就在社交平台上吃起了“螃蟹”。今年初,宝马[微博]、VIVO和可口可乐3个广告在微信朋友圈里掀起了一场全民式广告狂欢。此后,多个品牌时不时的投放,“挑逗”着用户的神经。
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横空出世”,微博平台升级广告体系,国内互联网广告市场从展示广告到搜索广告再到社交广告,已经走到了新的风口。“用户的网络连接碎片化,也更加灵活,用户场景发生重大改变。基于用户信息、历史记录、社交关系和地理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投放,促成了社交平台广告。”杨同庆说。
长期研究广告行业的中研普华研究员李湖认为,广告与社交圈相对来讲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讲社交平台属于自己的交际圈,是自己的私人空间,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出现大面积的广告泛滥;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说,社交平台作为互联网重要的流量导入源头,如何在盈利与净化社交环境之间进行平衡是需要重视的。目前来看,大数据时代及定向投放广告的发展为社交平台盈利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既给了需要的人信息来源,又能避免过多打扰平静的社交圈。
“未来商家和用户的交互一定是点对点的模式,可以直接获取信息,完成交易。大数据时代来临,为定向投放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导航’平台,可预见未来两者结合所产生的能量将颠覆传统的‘撒大网’广告模式。”李湖说。
行业转型潜力大
移动终端广告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压力山大”的传统广告行业。根据蓝皮书课题组对30多家都市类报纸的最新调查结果,2015年第一季度报业广告普遍下降20%以上,其中汽车、房地产等传统广告大户的流失情况最为严重。
杨同庆表示,大众传媒无法像过去一样垄断性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传统广告不再具有那么高的吸引力,以交互性为利器的互联网夺走了电视屏幕、报刊上的一大批“眼球”。如今,广告消费习惯已经从被动地阅读和观看,转变到参与其中。
李湖说,最近两年,广告行业在集体思考转型,思考如何利用移动网络“开新花”。“与当下热点结合的传播创意十分重要,现在很多品牌都需要微信朋友圈的文章、热图、微电影等,这些都在考验创意能力。所以说广告行业转型还有空间,以内容创意为主导的广告公司有很大的潜力。”李湖说。
杨同庆也表示,虽然传统广告业陷入困境,但整体市场中仍有着旺盛的传播需求。“一些新型科技企业几乎已经将全部传播重心放在移动终端,而一些传统企业也正在将移动终端纳入自己的固定传播渠道,加速融入移动互联网让广告行业仍充满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