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还处于一个简单迎合的阶段。植入品牌与剧情完全脱节,更像是导演在“逗你玩儿”。
中国元素进入好莱坞不新鲜。早年如李小龙的《龙争虎斗》,成龙的《尖峰时刻》,都让好莱坞一度刮起了“中国风”;近的如《阿凡达》里的哈利路亚悬浮山、《钢铁侠3》里的“特供”三分钟,《环太平洋》里的男篮三兄弟……好莱坞进行全球化扩张,中国元素自然不可少。
《变形金刚》系列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向前迈进一大步—在演员、场景、传统文化符号之外,大量增加了植入广告。作为美国主宰的全球化商业机器,并肩负着“文化扩张”的使命,好莱坞这两年越来越看重海外影响力和票房,尤其是大片,越来越圆滑,不再棱角鲜明地独大。然而,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还处于一个简单迎合的阶段。就拿《变4》而言,最后40分钟的香港大战,场景里充斥着类似于棚户区般杂乱的所在,固然接地气,却很难在国际形象上加分。演员方面,女二号李冰冰演的更多还是过场戏,至于吕良伟、韩庚等人,只比群众演员在镜头前多停留了几秒钟。
其实,好莱坞电影仍标榜着“个人英雄主义”,它要去别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赚钱,两种观点间一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至于中国元素,只能说我们的崛起让好莱坞刮目相看了,了解和尊重还有待时日。
在《变3》里,国产奶被亚裔工程师在电梯里狂喝30秒,像小丑一样好笑;《变4》中的跨国企业大老板,在逃命时仍异常镇定地喝奶,也只是给观众增加了个笑点—国产品牌与剧情完全脱节,更像是导演在“逗你玩儿”。以至于好多观众在观影时有同感,觉得《变4》前一个多小时至少能入戏,但最后40分钟就完全出戏,不是说为了找植入广告出戏了,而是这期间的电影剧情质量,下降了一个档次。
好莱坞献媚中国,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有关。2012年以后,美国大片引进数量从之前的20部增加到34部,美方票房分账比率由13%上升至25%—中国市场更开放,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巨大的利益驱动,让好莱坞对中国的想法从“甜点”升级为“大蛋糕”。
然而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与我们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并不匹配,《变4》也许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不过要想根本改观,尚需我们努力成为电影强国。近期两部大片《明日边缘》与《哥斯拉》,均是好莱坞对日本元素的运用,比起硬生生地在取景地与植入广告上下工夫,显然这两部片子做到了文化乃至精神层面上的交融。
上一新闻:开业庆典准备工作有哪些?
下一新闻:机场路广告经营权 4.09亿!增值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