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谊兄弟公司董事长王中军透露,冯小刚贺岁喜剧《私人订制》植入广告收入超过8000万元,业内人士分析,该片仅靠植入广告就能收回成本。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影植入广告市场总额将达到10.2亿,比去年翻了一番。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植入广告将成为中国电影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
热衷:“植入”分摊投资风险
吴彦祖在为自己担任监制和主演的新片《控制》做宣传时就坦言,片中汽车和服装的植入广告分摊了不少投资。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成功招商的项目中,植入广告收入占据成本的一到三成是最普遍的现象。“最夸张的时候,仅靠植入广告就能收回一部影片的成本。冯小刚的电影更是个中翘楚,总投资达1.2亿元的《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接近1亿;《非诚勿扰》和《非诚勿扰2》投资各为5000万元,也靠植入广告收回了大部分成本;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的《私人订制》投资大概8000万元。
担忧:“广告联播”又来了
尽管植入广告分摊了片方的风险,但观众对此并不“喜闻乐见”,很多时候带着反感情绪。以至于《私人订制》还没公映,就有观众担心,又要在冯小刚电影里看“广告联播”了。不少观众还将“植入广告”看作负面词汇,这也是一些电影植入手法生硬带来的“后遗症”。如在《唐山大地震》中的保险(放心保)和白酒广告,《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口香糖,简单粗暴让人反感。《变形金刚3》中那句“让我喝了舒化奶再说吧”更雷翻了观众。
期待:手法亟待改进
面对植入广告遭遇的质疑,一些业内人士也在做改进,尽量淡化“植入”的概念。苏宁易购与《致青春》的合作就是品牌内容营销的一个成功案例。有业内人士表示,《致青春》里苏宁易购出现得特别柔性,并没有直接“露脸”,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而这种整合营销模式也越来越被国内所接受,并成为未来品牌参与电影营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