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收视率节节攀升,但与此同时,过度的广告植入和广告时间过长受到观众质疑。
在送走“好声音”之后,终于能有一档让全民观众可以继续追着看的节目了,这就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对于更多的大连观众来说,追看这档节目远比别的城市的观众“幸福一些”,这是因为我们只能通过网络去收看,如果不是选择同步观看,我们自然也就免去许多插播广告的折磨,这样一看,我们的“幸福指数”显然就高了一些。当然,插播的广告无缘相见,但片中植入的广告却可以长驱直入。
一档节目红了,反应最快的就要算是广告商了,广电总局对电视剧不允许插播广告这件事下了死命令之后,综艺节目里的插播广告变得更凶了,就此前的那个“好声音”来说,十分八分来段广告是常事,在节目最后的关键口上,插播几分钟的密集广告也是家常便饭。据说,《爸爸去哪儿》里过渡的广告也让一些观众感到极不舒服。每当观众为“萌娃”和父亲的互动而会心一笑时,广告就出现了,而且一出现就将近20分钟,比正经的节目都长,刚积攒起来的那点入戏成果,立时被跳将出来的广告给抹杀了,说不影响情绪那是假的,生气上火也是难免,有心不看了,还放心不下节目里孩子萌劲儿和明星爸爸们的抉择。其实谁都明白,咱们观众的这点心思,人家做节目的人心里明镜似的,就是在这样的节骨眼儿处插播广告,才能牢牢抓住你的眼球儿,让你欲罢不能,一边儿骂着广告商和电视台的唯利是图,一边儿还不能不把那些广告都尽收眼底。想继续看节目吗?对不起,广告你也得捧个人场儿,不能白白便宜了你!
据说《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引进自韩国,在原产地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就很高,跟咱们这里相似的是,收视率在攀高的同时,插播和植入的广告也不少。当湖南卫视这边引进这档节目的消息传出后,便有专家和观众同时呼吁,可别跟韩国似的,也把广告搭配进节目里了。专家和观众的呼吁十之八九都是无效提醒,因为这根本不现实。对于电视台来说,追求收视率就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档节目的收视率上来了,广告自然也就来了,这样的法则对小到县级的地方台、大到央视的平台都是不二规律。
笔者注意到,近几天,不少媒体都在对《爸爸去哪儿》的插播广告和植入广告的过多进行批评,作为观众来说,这样的批评显然更合大家胃口,但实际操作性显然不够。其实谁都明白,电视台就是指着广告吃饭,倘若一味砍掉了他们的来钱路,那没有经济保障的一档节目也一定走不了多远,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观众,因为我们会没有好节目可看。那么,如何调配节目和广告的搭配便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每每到了节骨眼处插播上一段近20分钟的广告,会让除了电视台和广告商之外的观众非常痛恨,可是,倘若把广告有机地植入进节目里,在不影响观众追节目的前提下潜移默化把广告做了,或许引发的反感便不至于像现在这般铺天盖地。笔者注意了一下,网络上出现了不少针对《爸爸去哪儿》的植入广告截图,有孩子和星爸们坐的汽车品牌,有孩子和星爸穿的什么衣服吃的什么牌子的方便面,还有到了什么景区的标示牌……从苛刻的角度来看,这些确实属于植入广告,但如果不是有心人的提醒,又会有多少人在意这些植入广告?你总不能不让孩子和星爸们坐车,不让他们穿衣裳吃饭,不让他们有个活动空间吧?诸如此类的隐性广告都不让人家往里放,就纯属找事了。
上一新闻:户外广告分类(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