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南阳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上曾出现一个小花絮,某省代表团在开幕式入场时,忽然举起横幅,某企业的名字赫然出现,让现场观众吃惊不小:“广告都做到这里了!”
入场式打出广告牌,以一种“惊人”的方式折射出农运会筹办过程的艰辛,但同时也揭示出其中存在的商机,更促使人们去思考怎样更多地依靠市场化手段,办出更加“惠农”的农运会。
广告牌打出商业潜力
入场式上打出广告牌,看上去多少有些“另类”,姑且不论这种方式是否得当,这起码说明,农运会在一些企业心目中,还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近两届农运会商业氛围日渐浓厚,泉州农运会还曾因赛场内广告较多引发议论。但这不过是操作手法和规则制定的问题,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农运会的市场化运作之路。
数据显示,上届泉州农运会通过市场化运作,共筹措资金2.4亿元,本届更上层楼,共筹措了2.6亿元,均基本解决了办赛费用。
农运会近两届来的市场化运作之路小有成就,固然可喜,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其距离成为一项商业开发成功的赛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泉州农运会曾经出现过很有意思的现象:部分企业放弃选择商业回报更直接的赞助方式,而选择了商业回报间接的捐赠方式。
据统计,上届农运会筹集的2.4亿元中,捐赠资金1.63亿元,赞助资金7700多万元,捐赠额度是赞助额度的2倍多。本届农运会有了一定的改观,筹集的2.6亿元中,捐赠资金1.2亿多元,赞助资金1.3亿多元。
这么大比例的捐赠额度,在其他大型赛事中并不多见。为何企业“出钱”却不愿“出名”?一个原因是部分企业产品定位与“农”不符,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农运会自身的影响力不够大。
本届农运会上,河南一家规模养猪企业捐赠了600余万元。公司总经理秦英林谈到为何捐赠时说,在农民兄弟的体育盛会上做点事情,是义不容辞的。但他同时认为,农运会当前对商家的吸引力还是不够,新颖且有效的商业赞助活动和方式不多。
艰难筹办呼唤创新开发
从1988年创办至今历经七届,农运会的筹办,至少从商业开发的角度看,都是一件难事。
没有强大的品牌效应、没有高水平的竞技、更没有大牌明星带来的号召力,这是农运会在运动会商业开发模式下遇到的最大的难题,甚至可能是无解的难题。
但正因为农运会不是奥运会,所以也许并不需要套用纯粹运动会的开发模式,艰难的筹办才正需要创新的开发思路。也许,开幕式上的“另类创新广告”,从一个侧面,也提示了农运会的市场开发,更需要自身独特的规则和方式。
南阳农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杨曙光介绍,南阳市在农运会的市场开发中,将目光扩展到赛场外,把农运会营销和南阳的城市营销结合起来,其中一个成功的典范是,李宁公司不仅为农运会提供了700多万元的赞助,还在农运会主场馆旁建起了全国第二个李宁体育园项目,这个公益性的体育主题公园,提升了城市品位,还为主场馆在赛会结束后的运营创造了空间和人气。事实上,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诸如农博会与农运会的捆绑开发,甚至开幕式等活动如何体现赞助商利益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杨曙光坦言,农运会的社会关注度、媒体关注度等都有局限,如果单从赛事本身考虑市场开发,难度较大,如何从更高的视角出发,寻找赛事内外的衍生潜力,创新营销模式,还有待探索。
上一新闻:超市广告制作内容介绍
下一新闻:乌审旗工商局引导户外广告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