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强力追责,假如没有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假如还是为了政绩和GDP护短、护丑,假如还不能将一些企业从“大得不能倒”的迷梦中抽离,那么每一次的丑闻曝光,每一次的口诛笔伐,都像是在给无良企业做免费广告
蒙牛又出事了!据晶报报道,浙江省浦江县工商局近日查获两个批次的蒙牛问题牛奶,经蒙牛公司人士现场确认,生产日期遭到篡改长达半年,这批问题奶的数量更多达3000箱。面对这样的新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为什么又是蒙牛?
22日晚,蒙牛乳业在其官方微博上首次回应此事,承认篡改生产日期系浙江某城市经理所为,目前已经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但对召回过期产品和赔偿问题却只字未提。截至成稿前,蒙牛方面亦未就此事作出进一步回应。
没有道歉,不提召回,避谈赔偿,蒙牛毫无温度和担当的回应,或许比问题牛奶本身更能刺痛公众的心。任何事故都有责任人,但是否意味着将所有责任往当事人身上一推,蒙牛方面便可脱掉干系?或许蒙牛的规章制度已命令禁止员工篡改产品日期,但企业员工出事,企业本身是否可以置身事外?蒙牛在回应中表示“重申公司的相关制度和严惩违规行为的坚决态度”,但这种急于“切割”的事后表态,对蒙牛证明自身“纯洁无瑕”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蒙牛曝出质量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特仑苏OMP事件;从陕西榆林某小学部分学生饮用了蒙牛学生奶之后出现身体不适,到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蒙牛可谓劣迹斑斑。尽管每次东窗事发后都会招致舆论猛烈抨击,蒙牛依然稳居中国奶业巨头宝座,该卖的牛奶照卖,不该出的问题照出。
几个月前,蒙牛身陷“毒牛奶”丑闻,产品销量大跌,一线城市成为“重灾区”。尽管如此,蒙牛方面仍表示:有信心生意可在2至3个月后完全复元。当时人们都惊讶于蒙牛的“信心”,但其后的事实证明,蒙牛更像是一位诡异的预言家。如今蒙牛再度曝出篡改产品生产日期丑闻,谁又知道是否一阵风过后,蒙牛依然牛气冲天?
仅仅是因为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药品适用范围,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曾被罚款23亿美元巨款;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德国最大面包制造商穆勒,也只是因为其一处生产车间里发现了老鼠屎和蟑螂而被迫宣告破产。但若联系到蒙牛的现实,这些“他山之石”竟显得如此陌生,格外无力。或许在一些国家,人们根本不敢想象一家生产奶制品的公司能与丑闻“共舞”,黑色的丑闻和白色的牛奶勾兑出的可怕物质不仅损害了国民的健康,也销蚀着一个正派社会的根基。
可以拿来与蒙牛丑闻相比照的,是轰动一时的“毒胶囊”事件。药品变“毒品”,举国哗然,但即便如此,一些大量采购“毒胶囊”的知名企业要么拒绝媒体采访,要么不公开道歉,要么只字不提召回赔偿。吊诡的是,亦无任何监管部门对此现象作出任何反应,仿佛一切并无不妥,仿佛一切理所当然。
为什么总是蒙牛?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又或者,蒙牛只是一个丑陋的符号,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是一批与其同样丑陋的企业,以及同样丑陋的监管缺失和失职渎职。
假如没有强力追责,假如没有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假如还是为了政绩和GDP护短、护丑,假如还不能将一些企业从“大得不能倒”的迷梦中抽离,那么每一次的丑闻曝光、每一次的口诛笔伐,都像是在给无良企业做免费广告——反正它们会毫发无损,反正其产品会继续热卖。
但愿这次不是又给蒙牛做了免费广告。
下一新闻:超薄灯箱招牌设计制作